本文只提及個人經驗,無商業廣告軟文。
之前看到有人調侃,懷孕時為baby胎教,每天聽古典音樂莫札特小夜曲G大調。孩子出生了馬上變成腦殘童謠爸爸的爸爸叫爺爺shark嘟嘟嘟。
雖然我們明白比起胎教的九個月,寶寶十年二十年的成長經歷更重要,但是大腹便便坐在搖椅上閉著眼睛聽小夜曲是享受, 可寶寶出生後奶粉尿布睡眠不足種種現實突然佔據了我們的心理頻寬時,莫札特也變成了一種噪音。
我本人五音不全,對音樂沒什麼造詣。直到上大學才開始聽古典音樂。契機是認識了幾個搞音樂的朋友。我的大學恰好有一個世界聞名的音樂學院,匯集了許多年輕有為的古典音樂家來這裡深造。
一個與我同年級的女孩就是位神童級別的鋼琴奏者,十來歲就在歐洲各個皇宮巡迴演出過的那種。她邀我去聽她的獨奏會,拉赫曼尼诺夫,她彈的激情奔放,頭髮甩來甩去的,十根有力的手指在黑白鍵盤和一襲紅裙之間上下飛舞。與其說音樂感動了我,不如說她的投入感動了我,讓我知道古典音樂可以讓人如此瘋狂。
從那次開始,有朋友提到他們的演奏會,我只要有空都會去捧場。小提琴協奏,大提琴獨奏,弦樂四重奏,室內樂,交響樂,逐漸地我學會了品味和欣賞古典音樂,允許音樂的旋律帶動我的情緒。
在波士頓做住院醫生,醫院有福利,每個月發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音樂會門票。我當然不會錯過,只要不值班就去聽,座位還出乎意料的好,基本回回都是樂池中央。莫札特的木星,貝多芬的命運,德沃夏克的來自新世界,都是這樣體驗到的。
聽著聽著古典音樂已經成為了我的偏愛。我喜歡古典音樂沒有歌詞,不用去分辨歌手到底在唱些什麼(貝多芬第九這種合唱交響曲啦禮拜曲啦除外,但是一般聽這些德文拉丁文的天籟之音也不會去在意歌詞的意思)。我也喜歡古典音樂都比較長,協奏曲二十分鐘,交響曲一個小時,在這個快速運轉的世界裡能讓一首完整的曲子陪伴我時時分散的注意力實在是奢華的享樂。
我更佩服作曲家大師們編在曲子裡的心機。每首古典音樂的曲子都有一兩個主旋律,演變出無數種變化,跌宕起伏,熟悉中摻插著新奇。我不懂樂理,也許專業人士可以告訴你這是變調啦,和聲啦,種種技巧,我只是讓心境隨著曲子暢想而已。
有了孩子以後希望他們也能接觸到古典音樂。畢竟現代流行音樂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古典音樂則要刻意下些功夫的。平時開車我把電台調到交響樂廳Symphony Hall,送孩子去上學的十幾分鐘聽一段鋼琴奏鳴曲。在家裡我會用Amazon Music隨機選些曲子或者在電腦上播紐約一家古典音樂的電台。
但這些都是音頻,因為我不想讓小孩子看太多螢屏。他們聽到樂曲不禁要問,這是首什麼歌,莫札特,李斯特,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個名字,他們沒有概念16世紀是多久以前,巴洛克和羅曼蒂克是什麼意思。沒有畫面沒有具像在心裡,就比較難解釋。
直到去年,婆婆聽到我在家經常放古典音樂,帶來幾本小書給孩子們。(說起來我婆婆真是淘寶能手,總能找到與眾不同又極有意思的東西。)它們就是Jam Jam的我的第一首古典音樂入門。這個系列現在一共出了十本,我家大概有七八本。每一本書介紹一個作曲家或者一個交響樂曲,選6個最熟悉的曲調,配上精美的插圖。每頁有一個觸摸鍵可以播放那段曲調,還有一段簡單的文字講解這個曲子的意義或者作曲家的趣事。
先是我給二貝和三貝一起講每一本書,按鍵聽音樂,讀上面的說明,指出每個樂器。十分開心的是我可以告訴他們,看,莫札特就是這個躺在月亮上的小男孩哦,他寫的這首歌,是不是很好聽,大熊貓和小女孩兒都睡著了呢。後來他們自己就翻開每頁按鍵自己聽,雖然每本書只有六首曲子片段,卻百聽不厭,電池已經換了幾波。
四貝和五貝出生後我也經常給他們聽。最近兩個小寶視力和注意力都有增強,每次聽音樂還會目不轉睛地看著書上的插畫。
我覺得這幾本書確實是很好的古典音樂啟蒙。在書上聽到一段旋律,再哪天開車時電台裡剛好播那首曲子,二貝耳朵和記憶都很靈,會說,我知道這首!他也會很好奇聽完整首曲子,二三十分鐘集中注意力。
當然腦殘童謠還是會播,別的小朋友唱這個,你也不能完全無視,而且shark嘟嘟嘟也確實挺好玩的。加一些古典音樂,維持胎教時聽莫札特的習慣也不是不可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