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小說和生活裏的親子關係

香妃娘娘變成蝴蝶飛走了

二零二四年末作家瓊瑤在家裡燒炭自殺「翩然」離去了。我聽到這個消息,心中釋然,把瓊瑤自傳《我的故事》翻出來又讀了一遍。從瓊瑤的作品中得到一些親子關係的啟示,寫在這裡共勉。

二零二四年末華語世界的一件新聞是女作家瓊瑤在家裡燒炭自殺「翩然」離去了。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有幾分感慨,順手寫了下來,絕不是要蹭什麼熱度,因為等我寫完了發出去,熱度也過了。

下面文中默認讀者對瓊瑤有一定了解,如果對我提到的人物故事引用比較陌生的話,抱歉請自行科普。

八九十年代,瓊瑤劇正熱播,我們這些人都是看六個夢,三朵花,在水一方,幾度夕陽紅長大的。從沒聽說過什麼詩經什麼蒹葭,我願逆流而上找尋她的方向卻唱的朗朗上口。年紀稍大些上初中高中了,開始讀瓊瑤的原著,但是並沒有因此對愛情產生什麼幻想,畢竟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太誇張了。現實中的女生才不會那麼戀愛腦,覺得福爾康有什麼人格魅力,也不會愛上何書桓那種優柔寡斷的渣男。所以看完了也就把書放下了,好像看瓊瑤是在華語世界成長的一個必經歷程。

聽到瓊瑤去世,心中釋然,這是香妃娘娘變成蝴蝶飛走了呀。媒體的訃告自然會簡單說一下她的生平,於是我把瓊瑤自傳《我的故事》翻出來又讀了一遍。書中所述不免有一點添油加醋但總體屬實,的確跟瓊瑤自己評價的一樣,人生如戲。而這戲多半是她自編自導自演的,入戲很深,動不動就下跪磕頭,哭得眼睛紅腫像桃子,弄得周圍的人都被渲染了,執行功能強如平鑫濤也會衝動到要開車衝下懸崖。讀地我也忍不住淚痕斑斑,三貝天真問媽咪沒事吧,只好回答,過敏啦。

讀作者自傳,發現戲也從生活中來。瓊瑤小說中常見的虐戀故事如書香世家大小姐下嫁窮酸文藝男,婚後丈夫不得志而抑鬱,繼而醺酒賭博家暴兇性大發,是她親身經歷過的。書中的親子關係也基於她和父母的關係。瓊瑤筆下的父親要麼長年缺席甩手掌櫃,如煙雨濛濛的陸大帥,要麼頑固教條死要面子,如雪珂的頤親王。皇阿瑪算是開明的,但也只用於達成自己英明親民的目的,畢竟收個民間義女和承認白嫖十八年前大明湖畔夏雨荷弄出私生女是不同的。母親則要麼柔弱無能,如八姨太傅文佩,要麼強勢控制狂,如三朵花的章母佩如。

瓊瑤自己的父親應該是屬於平時甩手掌櫃,關鍵時候死要面子的類型。她的母親則是妥妥的表演型人格障礙,動不動就用我不會了我絕食威脅家人排隊給她道歉,或者發表陰陽怪氣的講演把自己裝扮成受害者,感情操控子女。性格上瓊瑤是有些她母親的遺傳的,要不然也不會入戲那麼深。

其實瓊瑤是和她的母親極其相像的,包括人生經歷。母親十九歲愛上了二十五歲的國文老師,私定終身生下瓊瑤和麒麟這對雙胞胎。瓊瑤十九歲愛上了四十歲的國文老師,還發乎情止乎禮沒做出什麼呢,母親一狀告到教育局老師丟了工作下放台南。都是情竇初開的文藝女青年和才華橫溢的老師,憐惜與仰慕轉變成了愛情,二十五歲和四十歲真的有那麼大的區別嗎?母親應該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所以把對自己人生的種種不甘,恐懼和憤怒都投射給了女兒。不想讓女兒重走自己的路。

母親自己因為結婚綴學,所以對考大學分外執著。瓊瑤落榜過一次,自殺未遂,本想過了二十歲生日擺脫原生家庭去找老師追逐真愛,母親卻威逼利誘讓她複習再戰統考。瓊瑤也是偏科偏地厲害,二考依舊落榜,從此成為「一事無成,永遠不成器的孩子」。

瓊瑤前半生的心病就是拼命討好父母,卻始終不能成為父母喜歡的樣子。她寫她的弟弟妹妹,總是稱他們優秀的麒麟,優秀的小弟,優秀的小妹。而說自己是不招父母喜歡的孩子,如果不是和麒麟作伴來到世上就會被打掉的孩子。寫小說出版了,父母覺得《窗外》裏對女學生雙親的描寫太苛刻,分明是在罵他們,繼而大怒。小說拍成電影,賣座叫好,父母更加憤怒,母親絕食抗議。

瓊瑤無法成為父母要求的成功的樣子,讀大學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她用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去闖出一片天地的時候,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反而受到訓斥。這樣的負能量,誰能扛的住啊。

諷刺的是父母最後是靠瓊瑤寫書拍劇掙的錢買房子養老,並有保母護士24小時照顧。弟弟妹妹雖然優秀,讀書讀到碩士博士留美鍍金,到頭來靠得上的卻是最不受待見的長女。是不是和《都挺好》裏的蘇明玉挺像?

敬佩瓊瑤對這一切都沒有怨言,《我的故事》敘述的口吻很純潔,沒有絲毫的怨恨,反倒充滿了感恩。也可以說是瓊瑤對苦情女這個角色詮釋演繹的成功吧。她小說裏也常有這種女主,被人冤枉誤會也不會辯解,真心去討好人家,卻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我認為瓊瑤想要成為的自由自在自主的樣子,在她的作品中是由無父無母的孤女來呈現的,比如青青,小燕子,杜小雙。父母是社會上一切枷鎖的具象化,所謂的道德禮教階層等級,都是由父母來執行的。沒了父母,一切都自由了,尋覓真愛也好,追逐理想也罷,無依無靠也無所謂了。

逃離父母才能成全自我,也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比較下就會意識到這種經歷其實挺慘的。和誰比呢,瓊瑤同時期有同樣名氣的也同樣影響了一代人的另一位台灣女作家,三毛。

三毛的父母包容開朗很多。三毛初中被老師冤枉數學考試作弊受到刺激變成登校拒否,父母沒有強求也沒有各種感情操控和利誘,任由她待在家裡,給她提供資源學習自己喜歡的繪畫和寫作,並鼓勵她把文章寄到雜誌社去。三毛的處女作是十六歲時寫的《幻》,基本上說的就是「我」有精神病,已經分不出現實和虛幻魔魔怔怔了,這要是瓊瑤的父母看了又得勃然大怒,這不是自黑嗎,讓父母出外抬不起頭。

三毛和荷西住在撒哈拉,生活極其艱苦,屋子裏的傢俱都是撿來的破木頭舊輪胎搭的。三毛的父母每個月從台灣寄來書籍雜誌和各種食材乾貨,讓三毛身體和精神都有足夠的食糧。瓊瑤和第一任丈夫慶筠也貧困潦倒,住的房子漏雨,吃東西精打細算,粽子也不捨得買一顆,卻沒有聽說她父母有給過任何接濟。

三毛與父母信件來往頻繁,無所忌及講起自己的生活遭遇所見所聞,父母也義無反顧地支持,西班牙,德國,美國,撒哈拉,想闖就去吧,換國籍也行,各種手續幫你弄全郵寄過來,回台灣啊,媽媽去加那利島接你。瓊瑤和父母提起自己生活工作時充滿了抱愧和怯畏,因為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反饋總是失望和責備。

三毛曾經有一段「陰溝裡翻船」被文藝男欺騙感情的經歷,為了幫助她從這段不快樂的日子裏走出來,父母給她買了間公寓,讓她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瓊瑤和慶筠的婚姻危機,她帶著剛出生的兒子回到台北父母家,遇到的唯有白眼,「當初不聽我們的話吧,我們不會幫你帶孩子的,你吵到全家人了⋯⋯」。以至於瓊瑤下次回台北的時候沒有錢住旅館希望能在父母家住一晚都不敢去敲門。

兩種全然不同的父母和對待孩子的方式。不是家庭階層和財富的問題。三毛的父親是律師,瓊瑤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都是書香門第出身的家庭主婦,家裡都有三四個孩子,兩個家庭旗鼓相當。所以是心態的問題。雖然兩位才女最後都自殺離世,從童年時代到成年甚至之後的日子,誰的經歷更讓心裏感到幸福與滿足,不難看出來吧。

如此從瓊瑤的作品中得到一些親子關係的啟示,寫在這裡共勉:

要給孩子安全感,讓他覺著我有個屬於我的地方,我可以回到這裡,我可以做我自己而沒有人會做我的裁判。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試錯的底氣,才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給孩子空間去做他自己,尊重他的意願和能力。不要自以為是父母策劃安排的路就是最好的,也許並不適於他呢?孩子的本能是去討好父母,有的時候不惜抹殺自我。給予孩子渴望的認可,支持他去探索自己的路。

不要道德綁架,所謂的為你好都是操縱手段。做為父母,我們要時時自省,我們這樣對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做出這樣的決定,到底是從孩子的利益出發呢,還是把我們過去的包袱投射到孩子身上了。像瓊瑤母親,更有甚者三朵花的母親那樣,用自己的經歷來判定女兒的人生,這不是過來人的智慧,恰恰相反,這是情感迷蒙了理性,已經不能客觀地分析判斷了。

對孩子的感情輸出應該始終是正面的,我們可以和孩子分享我們的感覺,比如我們傷心或者害怕,但是不能讓孩子覺得他們得為我們的感情負責。失望這種話不要說,很有打擊力的,因為孩子的本能是討好父母,使父母失望等於人格的失敗。和其他感情一樣,失望是主觀的,只有我們能為自己的感情負責,我們也應當告訴孩子他要為自己的感情負責。

有些話即使在氣頭上也不能說,更不能把話說絕了,要給自己和孩子都留條後路。《生命的鞭》結尾胡茵茵抱著襁褓中的女兒跳湖,就是因為她父親把話說絕了,丈夫家暴,她又無法回到娘家,走投無路了。隔岸觀火說風涼話,看自己孩子的笑話,實在是虐人又虐己的伎倆,心智成熟的父母是不會這麼做的。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